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在中国召开了一次21世纪人才素质理论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国的官员和理论工作者,在会议的最后文件中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这七条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对于研究面向21世纪的国民性格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
21世纪国民性格的标志应该是“真、善、勇、美”。马克思主义人格学原理告诉我们:健全的人格必须有四种强大的人格力量,即思想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和反省力量。这四种人格力量已内在地包含了上述七条人才素质。这四种人格力量可以表述为四种人格特质或国民性格:思想道德力量——协调性精神品质(如:高度的责任感、仁爱精神、和合之道、遵守规则的品质、公正、公平、正直、善良等),智慧力量——创造性精神品质(如:丰富的想象力、求新创新的心理、创造性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的能力等),意志力量——进取性精神品质(如:勇敢、果断、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竞争、冒险、耐性等),反省力量——超越性精神品质(如:反思、慎独、知耻、纠错、改过等)。协调性精神品质可以表述为“善”,创造性精神品质可以表述为“真”,进取性精神品质可以表述为“勇”,超越性精神品质可以表述为“美”。21世纪的国民性格可以简约地概括为:全面具有协调性、创造性、进取性、超越性,也即全面具有善、真、勇、美精神品质。为了便于与以往习惯性写法和读法相衔接,可以将21世纪国民性格概括为:“真、善、勇、美”。“真、善、勇、美”四种国民性格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补充、融为一体。“真、善、勇、美”齐备的国民性格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能超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趋向于完美。它能够以其国民性格的丰富性超越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以其国民性格的完美性超越中国的传统国民性格和西方国家的国民性格,在未来21世纪顺应自然。“真、善、勇、美”齐备是21世纪中国人应当追求和着力塑造的国民性格,也是学校教育应当孜孜以求的培养目标。
在塑造“真、善、勇、美”国民性格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副现代人格划清界限。所谓副现代人格就是在塑造21世纪国民性格和实现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变的过程中,因误入歧途而产生的人格类型。目前,在我国,主要应与以下副现代人格划清界限:第一、与现代享乐派划清界限。现代享乐派不懂得人的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观念、素质和行为方式由适应前工业社会向适应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不懂得国民性格塑造的目标是使人具有“真、善、勇、美”齐备的精神品质,而仅仅注意到现代化其表,大搞吃喝玩乐,堕入现代享乐主义,“真、善、勇、美”四种精神品质都不具备。第二、与现代非道德派划清界限。现代非道德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弱肉强食,不需要道德,因而疯狂地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在他们的人格结构中,缺少“善”,由于缺少“善”、“真、勇、美”也变质变味,使他们的国民性格塑造误入歧途。第三、与现代蒙昧人划清界限。现代蒙昧人是与社会现代化背道而驰的人,社会越发达,经济越繁荣,越不读书,精神越贫困,人格越愚昧。他们厌倦学习,既没有进取精神,又无创造能力,更不懂道德,在做人和做事两方面均没有达到社会化的要求。他们“真、善、勇、美”四种精神品质都不具备,是一个近似未开化的人。上述三种副现代人格背离了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脱离了国民性格塑造的“真、善、勇、美”目标,危害很大,在塑造面向21世纪国民性格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与其划清界限。